
昨天,一則重磅消息刷屏:
2024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首次突破360萬億元,物流市場規模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!
物流業總收入更是高達13.8萬億元,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。
在這耀眼的成績單背后,是無數物流人的辛勤付出,更蘊藏著人力資源行業的巨大機遇。
今天,我們就來聊聊這場360萬億盛宴下的人力資源新賽道。
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,2024年物流行業多項指標創下歷史新高:
? 快遞業務量達1750億件,同比增長超20%,連續11年穩居世界第一
? 即時物流訂單超480億單,同比增長近15%
? 跨境電商出口規模2.15萬億元,同比增長16.9%,帶動中國企業建設的海外倉超過2500個
? A級物流企業突破1萬家,其中最高標準的5A級企業超過500家
物流行業的爆發式增長,帶來的是千萬級別的用工需求。
從倉儲管理到貨運司機,從快遞小哥到供應鏈規劃師,每一個數字增長的背后都是實實在在的崗位需求。
特別是隨著行業從傳統“物流”向現代“供應鏈”轉型升級,專業人才缺口持續擴大。
特別值得關注的是,在規模擴大的同時,物流行業運行效率也在持續提升。
2024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14.1%,較上年下降0.3個百分點,創歷史新低。按當前GDP規模測算,相當于節約物流成本超過4000億元。
這0.3個百分點的下降背后,是物流行業用工模式的深刻變革:
1. 靈活用工成主流配置
某頭部物流企業2024年通過靈活用工平臺配置了超過40%的“雙十一”臨時操作員,人力成本降低25%,解決了短期用工荒難題。
2. 技術人才需求激增
自動化分揀系統維護工程師、無人機飛手、智慧倉儲系統管理員等新興崗位薪資年漲幅超過20%,但企業仍面臨“一人難求”局面。
3. 復合型人才身價倍增
既懂國際貨代又熟悉跨境電商,既能管理車隊又會數據分析的復合型人才,薪資水平比單一技能人才高出30%-50%。
隨著中國企業建設的海外倉超過2500個,總面積突破3000萬平方米,跨境物流迎來黃金發展期。
這些走出國門的物流節點,不僅承載著商品,更急需大量熟悉國際規則、掌握多語言溝通能力的物流人才。
2024年國際貨郵運輸量同比大增29.3% 的數據,印證了這一趨勢的加速。
某知名跨境電商物流企業負責人坦言:
“我們現在最缺的不是倉庫,而是既懂海外本地用工法規,又能協調中外團隊的專業管理人才。這類人才年薪已突破百萬,但招聘周期仍需3-6個月?!?/em>

展望2025年,作為“十四五”規劃收官之年,物流行業將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。報告預測,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有望進一步下降,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。
這對人力資源行業意味著三大機遇:
1. 人才結構升級服務
從基礎操作工向技術應用型、管理型人才供給轉變,培訓+輸送的一體化服務將成為競爭焦點。
2. 彈性用工解決方案
面對業務峰谷波動,能夠提供即時響應的靈活用工服務商將獲得更多市場份額。
3. 跨境人力資源服務
伴隨海外倉和跨境物流網絡擴展,幫助企業解決不同國家用工合規問題的服務價值凸顯。
在廣州,共能集團正幫助一家物流企業打造“彈性人才池”,通過 “固定核心團隊+靈活專業人員” 的模式,使企業人力成本降低18%,旺季用工保障率提升至99.6%。這種創新用工模式正在行業內快速復制。
360萬億的物流市場,不僅是國家經濟的血脈,更承載著千萬人的就業夢想。隨著行業向供應鏈轉型升級,人才戰爭才剛剛打響。
對人力資源行業而言,能否抓住這輪物流業升級紅利,關鍵在于能否提供匹配新需求的解決方案。從基礎用工保障到高端人才尋訪,從本土化服務到全球人力資源配置,處處是機遇,處處是挑戰。
物流車輪滾滾向前,人力資源服務的新賽道已經鋪開。 當您下次收到快遞時,不妨想想:這個價值360萬億的行業,正創造著怎樣的就業新天地?
每一次貨物的流動,都是人力資源價值的傳遞。